近期,石油化工多相分离与安全技术团队高助威副教授课题组在国际工程技术一区Top期刊《Fuel》发表题为《Properties analysis of catalyst particles during stripper distributor fault in industrial fluid catalytic cracking unit》的研究论文。海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高助威副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
催化剂磨损是催化裂化(FCC)工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的颗粒磨损将会威胁FCC装置的稳定运行。本研究讨论了某工业催化裂化装置汽提分布器故障,研究颗粒物性变化与故障源之间的联系。研究发现,颗粒的磨损破碎行为与故障源位置密切相关。催化剂扫描电镜(SEM)分析与粒度分布表明,催化剂颗粒在故障位置受到高速蒸汽的冲击发生破碎,颗粒碎片在流化和运输过程中进一步磨损。其中,待生催化剂位于故障源一侧,其主要磨损机制是破碎机制;而非故障侧的再生催化剂的主要磨损机制则是表面剥层磨损。此外,文章提出,用机械强度更强的平衡剂代替磨损的催化剂,可以降低装置内催化剂的磨损率,从而减轻催化剂跑损。本研究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工业FCC装置不同位置的颗粒磨损和破碎行为。对催化裂化装置催化剂跑损故障的诊断和运行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
该项工作得到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基金人才引进项目(XQZX2023002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202127),克拉玛依创新人才项目(XQZX20230064,XQZX20230079),海南大学科研基金(KYQD(ZR)20042),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20QN228,323MS009)资助。
文章链接:http://doi.org/10.1016/j.fuel.2024.133279
撰稿人:高助威
审核人:潘福生